暑假期间,来眼科医院看近视的孩子不在少数。令人意外的是,除了手机和平板等影响视力的传统因素,电话手表正成为影响孩子视力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宁波市眼科医院眼视光专科主任周磊向记者介绍,近期因近视度数短期内快速加深前来就诊的孩子明显增多,其中多名小患者有个共同点:痴迷于玩电话手表。
电话手表正成为视力的“隐形杀手”
在周磊接诊的病例中,5岁的萌萌让他印象特别深刻。仅仅这半年时间,她的单眼近视度数就飙升了75度。
小朋友把玩电话手表(央广网记者 陈金莲 摄)
萌萌的妈妈说,他们夫妻俩平时工作都很忙,孩子主要是老人在带。为了联系方便,他们给孩子配了电话手表,孩子也很喜欢,常常埋头把玩。前段时间,他们突然发现孩子晚上坐得很近看电视。
周磊给患者检查视力(央广网发 水蓝薇 摄)
另一个11岁的孩子,近视加深情况就更为严峻,半年时间达到了125度。让家长和医生揪心的是,这些孩子近视快速的背后,除了长时间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因素,却都指向了他们手腕上那块小小的屏幕:电话手表。
“很多家长对手机和平板的危害很警惕,但对孩子整天抱着电话手表看,却常常掉以轻心,觉得屏幕小没关系。”周磊指出,这恰恰是最大的误区。电话手表屏幕小,孩子使用时,为了看清上面细小的文字、图片或游戏画面,眼睛会不自觉地极度贴近屏幕。
这种超近距离用眼,加上字体微小、色彩鲜艳带来的视觉负担,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儿童眼睛造成的压力远超想象。特别是暑期孩子自由时间多,电话手表使用频率和时长都大幅增加,这种风险也随之急剧升高。
电话手表为什么会导致近视?
针对这些病例,周磊详细解释了电话手表对孩子视力的三重威胁。
首先是无法避免的超近距离。方寸大小的屏幕迫使孩子必须把眼睛凑得很近才能看清。这种持续性的、过近的阅读距离,使得眼睛负责调节焦距的睫状肌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痉挛状态。这是诱发和加深近视的最关键的因素。
周磊在门诊中(央广网发 水蓝薇 摄)
其次是微小字体带来的巨大调节负担。无论是看消息、听故事还是玩内置的小游戏,电话手表上显示的信息字体通常非常小。阅读这些微小字体时,眼球需要付出比看正常字体多数倍的调节力。这就像要求精密仪器持续超负荷运转,极易导致严重的视觉疲劳,并加速近视的发展,对儿童稚嫩的眼睛尤其有害。
最后是使用时间的失控。不少家长误以为电话手表屏幕小、辐射低,危害不大,从而放松了对孩子使用时间的监管。孩子一旦沉迷其中,连续使用半小时、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成为常态。伤害是日积月累的,周磊担忧地表示,这种累积性的视觉负担,最终就表现为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。
医生提醒
面对电话手表带来的新挑战,周磊特别提醒家长在暑期务必提高警惕,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护建议。
在设备选择上,尽量挑选屏幕稍大、显示效果清晰的电话手表。核心原则是确保孩子能在相对舒适的距离(建议30厘米以上)看清屏幕内容,避免被迫“贴脸”使用。同时要注意调节屏幕亮度至适中状态,避免过暗导致费力辨认,或过亮刺激眼睛。家长要限制电话手表里的不必要的功能,除了电话和定位之类的必要功能,游戏,社交之类功能最好都限掉,这样才能防止孩子沉迷玩电话手表。
严格控制使用时间至关重要。建议限制孩子单次使用电话手表的时长,最好不超过15到20分钟,并且要遵循国际公认的“20-20-20”护眼法则:即每使用电话手表20分钟,就应抬头眺望20英尺(约6米)以外的远处物体,至少持续20秒,让高度紧张的睫状肌得到充分放松。
另外,周磊特别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时间。每天保证至少2小时的有效户外活动,是预防近视发生和加深的最好良方。他解释,自然光线,特别是户外的明亮光线,有助于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,这种物质能有效抑制眼轴的过快增长,从而减缓近视发展。让孩子多到户外“目”浴阳光,是最简单、最经济也最有效的近视防控手段之一。
周磊强调,视力损伤一旦形成,往往是不可逆的。电话手表作为通讯和定位工具本身没有错,关键在于科学、有节制地使用。尤其在暑期,家长更需加强监督和引导,切莫让腕间这方寸屏幕,成为损害孩子视力健康、阻挡清晰“视”界的绊脚石。
编辑:万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