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溪向坝:生态治理绘新景,千余乡亲享红利

时间:2025-09-10 16:07 来源:十堰广电
  • 微信
  • QQ空间
  • 微博
  • QQ好友

十堰广电讯(全媒体记者 白孟尧 通讯员 万君 张强 马和香)9月10日,清晨的阳光洒在竹溪县向坝乡大河河畔,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新修的生态防洪河堤。72岁的向坝村村民倪世平悠闲地漫步在堤上,望着清澈见底的河水和随风摇曳的柳树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:“以前汛期一来就提心吊胆,现在这河堤既结实又美观,心里踏实多了!”这番感慨,道出了向坝乡1000余名乡亲的共同心声。

图1

地处秦巴山脉腹地的向坝乡,素有“三山夹两河”之称。虽然森林覆盖率高达86.2%,却长期饱受山洪频发、农田易涝的困扰。面对群众的急难愁盼,向坝乡党委政府以“生态治理以工代赈示范项目”为抓手,统筹推进生态农田治理、生态防洪河堤和防洪沟建设,构建起“山水林田湖草”系统治理的立体网络。

“作为辖区主河道,一到汛期河水说涨就涨,河边的几户人家每年都得搬好几次家。”退休老干部牟显才指着新建成的生态防洪河堤,眼里满是自豪。这段全长1700米的生态防洪河堤采用“石笼护岸+植被缓冲带”设计,六边形网格内填充的鹅卵石为鱼虾预留了栖息空间,岸坡上的狗牙根草牢牢锁住水土,既筑牢了防洪“安全网”,又为动植物营造了栖息家园,实现了防洪功能与生态保护的“双赢”。

图2

针对山区暴雨易引发山洪的问题,向坝乡同步推进生态防洪沟修缮工程。通过清理沟道淤积、加固沟岸边坡、种植乡土植被等措施,显著提升了防洪沟的泄洪排涝能力。同时,配套建设的3000米排水渠网络如同乡村的“毛细血管”,将农田积水、地表径流有序导入河道,形成了“田间有沟、村里有渠、河流畅通”的水循环系统,彻底解决了“雨停后积水难消”的困扰。

“以前这片区的农田,一到雨季就怕涝,旱季又缺水,种点庄稼全看天。”农户覃代成说起项目实施前的情况感慨不已。针对农田生态脆弱的问题,向坝乡将农田生态治理作为“先手棋”,通过修建生态沟渠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、改良土壤结构等措施,让330亩“望天田”变成了“丰产田”。

为确保长效管护,该乡党委创新推出“渠长制”,由党员带头分片负责清淤除草,结合“缘溪行”志愿服务活动,形成“建设—维护—监测”闭环体系。在向坝村,村民们自发组成护渠队,每月定期清理沟渠杂物,“看着水清草绿,谁都舍不得破坏”成了大家的共识。

生态治理的成效,最终体现在群众的笑脸上。在向坝村的民歌广场,非遗传承人邵济生创作的新编民歌广为传唱:“河堤长,沟渠畅,田里长出金粮仓……”这朗朗上口的旋律,唱出了生态改善带来的获得感,也唱响了向坝乡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。

编辑:尹杉杉

标题:
网址:
错误内容:
姓名:
电话:
 
新闻热线:
投稿邮箱:
网络新闻部: